清晨六点半,太阳还没完全露头,手机里突然炸响的语音消息让王家沟的李会计直接从床上弹了起来——“西坡玉米地闹虫害了!”半小时后陆续有村民发现,地头上竟聚了一片暗红色虫子。这种被当地人称为“抽风虫”的**玉米粘虫**,两年前隔壁镇子刚被糟蹋过七百多亩作物。眼看着刚抽穗的玉米苗叶子在虫口下像被锯齿过了一遍,大伙儿知道这回真摊上硬仗了。
老张是最先开拖拉机运药上山的。邻村种植户去年私底下传过预警:一旦发现虫扎堆,得赶紧打药。但情况比他预估的糟得多——试喷器探进去瞬间,成群的粘虫像被掀了房梁的老鼠疯狂乱窜。本想着凭十几年经验单挑虫害,结果三分钟后喷药管就被不明液体彻底堵死。
村干部赶来时场面已经失控,七八丁壮劳力挤在穴窝般的玉米丛间根本不顶事。特事特办的村主任直接冲村务群吼了四段语音——搭配他膝盖以下是粘液的现场照片,会员群转账记录瞬间刷到300多人。有户在外省打工的主动转账500元:“半小时到位,我家玉米全靠兄弟们了!”
8点整的“总攻”像场魔幻大戏:拖着某电商平台秒杀的雾炮拖拉机和人力喷雾器同步启动,前年专门申请的植保无人机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几位中等户旁听完微信专家紧急连线的技术指导,硬是把临时配的二甲灭幼脲调成万人迷浓度。
“那边角的虫子还在蹦跶,谁陪我去捉漏?”全副武装的刘大姐拎着自拍直播罩刚冲出去,就在直播间翻车:两万多在线观众里竟有好几个开农药厂的老板,评论区瞬间刷起了专业配比建议。现场还有远在外地的大业主远程下单第二批防虫网。
农户们再接触都是在地头交换情报。6架无人机势若雷霆空投弹药;人工区突击队则用全面建设蜡壳施药法步步紧逼。当虫群被压缩到南边坡地时,突然发现两种药剂同时起效竟导致剂层脱落!亏得急诊联系的县农技员拍板让技术过硬的蒋叔往极危区域接力喷洒生物菌剂。
融媒体中心闻着风声飞来的时候,14万轻粉的云直播看见的已经是这场攻坚战最为壮烈的余波——20公顷绿被子渐次复原,但叶脉里残留的褐色斑点像水洗不退的疤痕。
翌日的村务例会上,点名至少五位顶着黑眼圈打瞌睡的突击队员。但必须要记录点真的:这场意外最大的战果除了抢下千斤玉米收成,更有普罗麦克数值直接上升到区域前三的水平。村委会大屏当夜滚动播报各村民组增购颗粒剂的指导手册下载量。
最逗的插曲出现普查次日——俩小学生业余林间记录考评,在防护林和中策生态边缘带的随机取样里,测到天然保幼激素指标狂降。学农的老村长哭笑不得:“保守估计是库存药剂帐篷进了松鼠的份儿。”
关键数据核查:玉山农业局最新统计显示:区域性粘虫发生时土层湿度超过40%时激增可能性扩大62%(数据来源:玉山农发2023·第五期防灾简报)
坐在拖拉机上被进场拍特写的书记最后一句实在话,倒是鲜活得十三社村民人破防:“谁敢保证每次网上讲的打虫神器都能雪中送炭?反正我这套掺着众生相的战时预案,县里直接推专业课件的转播不过没关系——活下来的玉米仁最有资格夸。”刚说完就被王大爷揭穿:“别抽烟了,自己巡检5遍才定论的答案憋了三个通宵?”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